发布日期:2025-04-16 22:46 点击次数:90
最近一段时间,美国又发起新一轮关税大战、破坏国际贸易秩序。自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开始,美国就通过关税等方式股票实盘交易,进行贸易战,试图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。但是,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做法通常会事与愿违。
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,2024年,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.34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5%。中国外贸经受住多重挑战,再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出口达到了3.58万亿美元,增长7.1%,实现连续8年保持增长,顺差更是暴涨至9921.55亿美元。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14.5%,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。
从出口结构上看,对美国出口达到了5249亿美元,占比14.7%,超过了对欧盟出口5164.61亿美元,但低于对东盟出口的5865.24亿美元。不过,考虑到东盟从中国进口原料和半成品,最终销往美国,所以,对美国出口对中国来说,仍然至关重要。
过去中国出口的主力是家电、家具和服装,如今的主角则是电动汽车、船舶和集成电路。这背后不仅是中国的成本优势,更是中国的制造业优势。越南、印度等国家在制造业能力、基础设施和供应链效率上,还无法与中国相比。
但必须指出的是,这个结构既反映了中国的优势,同时也意味着,在美国所谓“对等关税”政策之下,中国一些产业链企业可能会面临一定冲击。关税调整不仅直接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成本与订单、产能与就业,也会通过产业链一层层传导至消费终端,最终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收入和开支上。
针对这个问题,在政策号召下,各家中国大型企业迅速行动。联华超市、盒马等商贸企业,对中国外贸供应链开放了更优惠的采购通道。拼多多、京东等电商平台,则是采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打通出口转内销的堵点,开拓国内市场。滴滴则宣布在2025年,追加 20 亿元补贴司机和乘客, “稳就业促消费”。
在笔者看来,这些企业做的事,可用“共济、兜底、扩容、向外”,八个字概括。
首先,美国非理性的关税政策,客观地说,短期内,必然给外贸供应链上的一些企业带来一定冲击。对这些外贸企业来说,如果挺不过这一波,可能会影响其上游企业。
所以,如果进行高层次上的调整,迅速地改变切分市场蛋糕的方式,大家共度时艰,此消彼长,外贸企业就可以坚持下来。打个比方,京东、盒马多采购一些外贸企业,拼多多多推一些外贸企业,短期来说,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:三家内贸企业少赚一点,一家外贸企业就少亏一些。如此,就能争取时间,坚持下来,市场主体不减少,不形成失业。待到形势转变,外贸问题解决了,或者国内消费增长,蛋糕做大,这些市场主体就可以迅速地恢复生机。
其次,滴滴司机、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岗位,可以为短期内受影响的外贸从业者,提供一个兜底性的过渡收入,消化社会就业压力。本质上,这是平台经济“就业蓄水池”功能最大化。新司机往往会因对规则、路况、接单策略不熟悉而处于劣势,收入较低。平台通过10 亿司机补贴,可帮助出口重点区域的新增司机群体,实现顺利过渡,帮助他们快速适应。
第三,平台企业通过“补贴换时间”,可刺激内需,为外贸产业链的转型争取了缓冲期和空间。例如,滴滴的10亿乘客补贴计划,刺激出行频次,可提高司机收入,间接拉动餐饮、娱乐等关联消费。拼多多、京东推出更多优惠活动,也可刺激消费,做大国内消费市场,形成“就业—消费—增长”的良性循环。这种模式在危机时期的社会意义,远超出单纯的企业盈利考量。
第四,开拓其他国家市场,也是一个必要的途径。比如,身为“出海”供应链之中的电商平台,拼多多推出“千亿扶持”计划,用资金、流量等资源,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,有针对性地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,帮助企业更好的走出去,拓展非美国市场。滴滴则在墨西哥市场,引入10万辆国产电动车;在巴西,建设1万个国产公共充电桩。平台企业帮助国内制造业企业 “走出去”,有利于这些企业,更好应对海外种种不确定环境,形成“内需稳盘、外拓增量”的协同。
在笔者看来,应对关税战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,那就是用服务贸易的出口,去替代商品出口。在商品出口之外,入境游是一种服务业出口,而且,是一种收不了关税,且利润率比制造业出口高得多的出口。一个外国游客花100美元吃一顿火锅,相当于出口300美元的货物。在如今国际贸易硝烟四起的时代,入境游很重要。当下股票实盘交易,在单方面免签的政策红利之下,发挥携程等OTA平台的优势,邀请各国游客来中国玩一玩、走一走,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。